道路交互与通行 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应用现状
2017年3月23日,2017首届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技术创新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二部主任邹永良发表了《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应用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主题演讲。
邹永良首先以一组数据展示了我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发展的概况,并认为做好优化城市交通工作,交通标志肯定会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大多数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规范交通行为;二是维护交通秩序;三是提高通行效率;四是保障交通安全。
其次详细的介绍了反光膜型标志、外部辅助照明标志、主动发光的标志和LED可变标志应用现状,邹永良认为反光膜型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依然是以后发展的主流。
最后,邹永良介绍了公安部针对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做的相关部署,并梳理了五大问题:一是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第二个信息偏大或不足;第三个是视认性比较差;第四是多余信息干扰;第五是标志和标线不协调。并提出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
主要想简单的谈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回顾交通管理发展概况;第二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作用;第三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应用现状;第四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发展趋势。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对内实行了改革,对外推行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在道路交互与通行领域里,就是公路里程和车辆取得了迅猛的增长。
从公路里程来看,从89万公里到457万公里,增长了4倍,机动车是159万辆发展到2.8亿辆,增长了175倍,汽车从136万辆到1.7亿辆,增长了124倍,总体来讲增长非常迅猛。三十多年的发展,从GDP的数据分析来看, 2010年中国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城镇化生活方式发展,城市规模发展非常快,城镇化带来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们的出行距离越来越远,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催生了机动化迅速发展。
近十年,小型汽车增长迅猛,目前来看汽车上涨的速度在世界上第一。从前几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小型汽车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了15%,去年又增长了两千多万辆。从驾驶人的情况去看,每年新增的驾驶人也有三千多万,目前机动车驾驶人达到3.7亿人,小汽车驾驶人也达到了3.1亿人。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全国有48个城市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越了100万辆,16个城市超过了2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深圳超过了300万辆。
2015年12月20号,中央召开了第四届城市工作会议,也就是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针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治理各方面的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指出了城市的毛病,其中有几个毛病与交通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和公安和交通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讲话也是迫切要求我们逐步提升交通管理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2016年11月,国家又召开了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主管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的公安部黄明副部长提出我们还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我国车辆、驾驶人急剧增长,很长一段时间,事故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经过有关部门一起努力,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实现了逆转,应该说逐步趋稳,同时也实现了稳中有降的局面。1996年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有80起,在2015年,我们把重特大事故降低到了12起。
在这个会上,黄明副部长提出既要坚持公路安全,同时要城市畅通并重,主要是解决城市拥堵严重和出行难等问题。
关注城市交通畅通主要在几个维度,一个要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二是要做好优化城市交通工作,这里面涉及到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优化、城市路网优化,在优化设施和优化组织的过程中,标志肯定要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公安在这样的领域里的基础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重视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交通标志发挥的作用是相对不同的,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引导信息的标志,它所发挥的作用是让交通参与者合理规划路线。第二个用于发布实时道路通行信息及道路施工信息,主要发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作用。第三个是用于提供交通管制信息标志,主要发挥规范通行的作用。第四个是用于警示潜在危险的标志,主要发挥提示谨慎通行、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第五个是规范交通行为的标志,主要是保障安全文明驾驶。
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从形态来讲,有反光膜型标志,外部辅助照明标志,也有主动发光的标志,还有LED可变信息标志。
从反光膜型标志来看,它主要在环境光不好,利用汽车灯光照射,使标志产生较好的视认和识读效果,目前反光膜型标志执行的有效标准有四个。上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应用,国内从90年代开始大范围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大、中、小型城市90%以上的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采用反光膜制作。
我也提一些提升的要求,第一个是提升反光膜在大观测角、大照射角下的光度性能;第二个如何根据道路线形等更加合理选不一样类型反光膜,应该在膜的生产和研究做一些考虑。
第二类是外部辅助照明标志,在标志上方或者下方增加外部辅助照明灯具,以提高标志的视认性。我们国家用的比较少,执行标准基本跟反光膜是一样的,就外部辅助照明来看,国内没有标准,国外对照明灯具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在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有应用,我国部分城市的个别路段有应用。
如果用辅助照明,我们首先要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公路上使用供电比较困难。如果用太阳能,要降低补光照明装置的能耗问题。第三是补光角度设置问题,避免产生一些光污染,影响安全驾驶。
第三类是主动发光标志,这一类标志有两个专门标准,《内部照明标志》和《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主动发光标志最早应用在隧道等环境光线长期不足的道路上,随着LED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我国部分城市道路上推广应用。对这一类标志提出几个提升的想法。
第一要提升主动发光光源设置与识读需求的匹配性;第二是提升交通标志夜间视认效果的统一性;第三要提升主动发光标志的工作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第四要降低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成本。
第四类就是LED可变信息标志,这一类标志主要采用点阵式的,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连接。这一类标志执行两个标准,由公安系统牵头制定,一个是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标准,第二个是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标准。
LED可变标志主要用于动态交通管理,现在大、中城市用得比较多,这些标志也有改进的要求。目前可变车道标志,标准里面原来是没有的,需要在修订标准中引入,同时这类标志也用于发布一些交通流引导信息,所以在修订标准时也要做一并考虑。
我们认为反光膜型道路交通标志依然是以后发展的主流。从应用优势来看,它的成本相对较低;第二是可靠性比较高,维护相对比较方便;第三个环境适应性较强。
第一张图是不同车辆的观察角不同,第二张图是不同位置的照射角不同,第三个是不同道路线形照射角不同,第四个是不同类反光膜反射效果不同,应根据通行车辆类型、道路条件不同等合理选择不一样反光膜。
这里面如何更加合理选择交通标志的反光膜呢?我们专门做了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里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快速路、主干路标志应该采用3类到5类反光膜,第二个是危险道路应该采用更高等级的反光膜,另外一个就是要求安装在车道上方的标志,使用的反光膜最好比路侧的反光膜提高一个等级。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应用荧光反光膜提升警告标志和禁令标志的可视性。荧光反光膜是一个能量激发后发生电子跃迁,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个标志离相对比较远的时候,就会进入你的眼睛,所以它的视认性非常好。
同样的距离,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荧光反光膜识别概率是比较高的,如果相同识别概率的情况下,首先能看到的是荧光反光膜标志。我们在2009年出台《校车标识》标准的时候,专门要求校车站点标志使用荧光反光膜制作。
第三个就是作为反光膜标志来讲,可以通过增加外部照明装置,来提高反光膜标志的视认效果。
LED交通标志将来肯定会推广应用,现在城市交通车辆较多,动态变化非常频繁,要通过动态信息的发布,来诱导驾驶人合理规划路线,缓解交通疏堵。通过LED可变信息标志发布信息,对整个城市路网交通组织发挥更好的效果。
另外主动发光标志逐步会试点应用,还会获得推广。我们针对主动发光标志做了一项研究,如果是整个面板都能够发光,它的视认效果跟普通标志板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是基本相同的。
我们认为如果要提升视认效果,使用主动发光标志要关注一些问题,第一个要关注主动发光标志与同地点交通标志的匹配性,避免交通参与者忽略相关信息。还要关注发光颜色与反光膜颜色的匹配性,避免偏差,影响视觉效果。
公安部针对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也做了相关部署,做了几方面的工作。2013年,我们组织了全国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标线排查,梳理了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第二个信息偏大或不足;第三个是视认性比较差;第四是多余信息干扰;第五是标志和标线不协调。
公安部交管局在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时,对如何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做了重点筹划。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同时也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强城市疏堵保畅工作。
围绕标志标线的工作,公安部交管局要求,2016年的5月30日到2017年11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进两化方面的工作。
最后一句话,就是实现“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实现这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