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体育直播标志桩生产厂家推荐产品:警示桩、标志砖、安全警示牌;规格全、价格低。

小九体育直播热线电话

悄然兴起的中国式车尾文化

  时下,拥有私家车的人慢慢地多,汽车上贴标语也成为街头时尚。无处不在的堵车滋生了司机的烦躁情绪,而张贴在车尾的个性标语,在给人带来快乐之余,也能让车主们紧绷的神经松弛片刻,且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各种搞笑雷人的汽车标语就像一种文化正在蔓延开来,或许可称之为“车尾文化”吧。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车贴的雏形大概就是后车窗那张黄色圆形的“实习”贴,那是刚学会开车的驾驶员为了避免发生事故,需要引起周围车主的注意而贴的。后来,这些标语开始发生演变,语言更加诙谐幽默:“至尊新手,随时熄火,上坡必滑”,“本车碰撞十次,成绩九胜一平”……现在,车贴和图案齐头并进,在另类的标语旁配一张搞笑的图片也越来越受欢迎。

  车尾文化应该是有自己独特内涵的,它所表现的应当是通过幽默的方式,使车主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在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境,开朗地面对生活。而且这种文化是非常迅速、非常明确的,首先给人们一个视觉、直观的刺激,然后是心理的刺激。

  驾车新手小段自认车技确实不咋地,但是脾气比车技更不咋地。要让他碰上个在路上慢慢悠悠的家伙,可是会耐不住性子,必定是连咒带骂地轰油门,非得超过去。尤其是上下班高峰,要想在城里最为繁忙的路段上开车,那没两把刷子可就甭想过去了。

  那天下班的时候,车毫无悬念地又给堵在了路上。正在那儿憋屈烦躁的时候,小段看到前车的“”上贴着一条标语:“我慢我排量小,你快你飞过去!”并且在标语的边上还配有一个形态滑稽的卡通形象:双目圆瞪,青筋爆出,唾沫四溅,一手高举正欲比划着什么。

  看到这一串有趣的标语,他不由莞尔一笑,这一肚子牢骚和怨气顿时也就烟消云散了。

  虽然目前也没有哪家机构正式调查过车贴是否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大多数的车贴都能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对周围的司机起到警示作用。

  如果看到前面的车上贴着“别按了,先告诉我刹车在哪”的标语,后面的车主就知道这是个新手,即使前车正慢吞吞地行驶着,后车也会多几份耐心,不会在后面不停地按喇叭了。

  如果看见某辆车上贴着“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的标语,就是想提醒后面的车离它远点。后面的人哈哈一乐之后也会自觉做到保持车距,这可比生硬的“保持车距”更加能让人接受。

  如果在开长途的路上看见前面车尾上有一条幽默搞笑的汽车标语,所有的劳累也都会一扫而光的。

  车贴最初是在国外赛车比赛中出现,并作为汽车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外十分流行。起初引入国内时,材料全都是国外进口,价格也比较高。后来,国内开始生产,价格也就降了下来。

  早些年的时候,国外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汽车标语叫做“熊出没,注意”。其实这句标语最早出现的地方并不是车身上,而是日本北海道的路标。由于当地经常有熊出没,为了给人以警示,许多地方都设立了标杆,上面画着熊的脑袋,并注有“熊出没注意”的字样。另外“熊头”也有“很霸道,别惹我”之意,贴在车的尾部能给后车起提醒的作用,让其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别撞上。

  后来这句标语成为了一种时尚,被美国的一个卡车俱乐部所引用,成为了其所有成员车上的标志。俱乐部的会员都是2吨以上、20吨以下车辆的车主。“熊出没,注意”的标语旨在告诫人们在经过这些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而在车上贴标语的行为也像一种时尚一样迅速在美国蔓延开来。

  和中国的交通法不同,欧美的交通法对汽车车身外观的修改并未做出规定,因此在欧美国家的大街上随处可见那些涂鸦得非常花哨的私家车。而我国的交通法可是明确规定了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必须要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的,而且车身贴膜的面积大小也必须小于车身面积1/3,不得遮挡车窗视线。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花样还真不少。要知道,这种车尾文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传播,主要归功于年轻人的追捧。随着慢慢的变多的80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一代年轻人更加崇尚思想的自由和行为的创新。他们有着极强的创造性思维,喜欢表现自己,体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然而,在忙碌的工作中,这种最自然的个性往往被压抑着。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买车已不再是一件难事。成为有车一族后,他们便把憋在内心已久的那股子热情和个性一股脑儿全部宣泄到了自己爱车的“一亩三分地”上。

  因此,各种迎合年轻人口味的车贴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而年轻车主似乎成了车贴的代言人。这显然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集体体现。

  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撑,体现车尾文化的主体—车贴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那些脑筋活络的人,抓住了商机,顺势也把车尾文化推向了高潮。

  当第一批车贴生产商们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些精彩的语言,配上俏皮的卡通形象展示在年轻人面前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是受关注的。随着五花八门的车贴被纷纷粘到车身上,这些标语在张扬车主个性的同时,也为车贴的生产商当了免费的广告载体。

  现如今,车贴已慢慢的变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在任何一家汽修店里都可以买到形形的车贴,车贴可以说是每家店的必备商品。个性车贴在网上也已经卖得如火如荼,如果在淘宝网上搜索“车贴纸”的关键词,一下子就能搜索到30多万件商品。

  而事实上,在车尾文化这一表象下,不单单是一个市场在支撑着它,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产业链支撑着它。

  浙江苍南县彩艺印业有限公司就是众多车贴生产商中的一员,目前和他们公司有长期供货关系的汽修店有一百多家,基本上每个汽修店每月都能卖出几十个车贴。该公司的林经理表示,他们有自己的产品设计团队,而大多数的车贴则都是请车贴设计企业来设计的。

  在车贴设计企业工作的李峰说,个性车贴能在堵车时缓和人们的急躁情绪,这也是他们设计制作很多搞笑、警告、示弱型个性车贴主要灵感的来源。

  除此之外,车尾文化还可以直接从网络文化里抽取出来,比如“哥开的不是车,是寂寞”等改编自网络流行语的,在厂家还未来得及生产之前,就已经被一些年轻车主直接印到了车上了。

  无论是车贴设计企业的设计人员还是自己设计车贴的车主们,他们都是车尾文化的创造者。

  车尾文化就是在车贴里融入车主自己的表达,应该倡导一种能体现汽车礼仪、汽车文明的车贴语言。但是,现在城市流行的个性车贴,还是停留在模仿、追逐时尚的层次上,文化内涵比较低。

  甚至有些车贴不仅不能让人心情平和,反而令人心生反感,比如“敢超我车我让你变形”,“追我者格刹勿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个性得过了头,未免让人心里更堵了。

  虽说国外的许多车身标语可谓是大胆之极,但是人家毕竟是崇尚性开放和的国家。也许有的人觉得我们和欧美的文化差异会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而缩小,或许过两年我们就能接受各种大胆的车身标语了,而事实绝非如此。老外讲究的都是“重口味”,这种文化糟粕是我们该坚决摒弃的。

  由于交警部门没有很好的方法认定一些个性化车贴影不影响了行车安全,所以也无法查处。尽管如此,倘若个性化车贴装饰得过分,甚至语言出位、过火,违背了大众的审美和道德标准的话,还是有法可治的。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去年11月22日,在深圳布吉下水径大靓社区惊现一辆雷人黑色私家车,其车身上赫然贴了两条标语:“公安局长是我爸,杀人放火都不怕。”“老子就是王法!”

  后经水径派出所民警劝说,车主撕下了标语。而车主常先生也直言不讳,此次采取这种非常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关注,从而让外界了解到他的家乡发生的一桩命案。

  虽然常先生这么做的初衷或许能够理解,但是他的行为绝对是欠考虑的。而那些粘贴了低俗语句的车主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恶俗展示给众人的不是个性和创意,而是自我修养的缺失;这非但不会给其他司机带来多少快乐,自己还会被他人鄙视。而且那些令人厌恶、心里添堵的标语有很大的可能性恰恰就是酿成车祸的直接原因。

  在开车者和坐车者眼里最宝贵的是什么?平安。所以对那些喜欢个性车贴的车主们而言,贴在爱车上的应该是一张“平安符”而不是“惹祸咒”。如果车主们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源头上杜绝低俗的车身标语,那么厂家也就自然不会继续生产低俗内容的车贴了。如此一来,车尾文化自然而然地就能去粗取精,从而在优美的、清新的、心平气和的环境下健康积极地发展。